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欢迎您!

外语学院举办“人文讲堂”系列讲座第十八讲

作者: 添加时间:2024年04月03日 点击:【

4月2日晚,外语学院传统文化传播中心李兵老师在二教303教室面向全校学生做了题为“清明节——历史、文化与情感的三重奏”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外语学院传统文化传播中心“人文讲堂”系列讲座的第十八讲。

讲座中,李兵老师围绕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清明节的当代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据李老师介绍,清明节源自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是传承至今的兼具节气和节日双重身份的民俗大节。最初,清明节作为时令标志的节气,属于生产性的农事节气。随着时代的发展,清明节又糅合了古代上巳节和寒食节两个节日的文化内涵,逐渐从一个农耕节气,演变成一个兼具农耕节气以及祭祀和娱乐性质的节日。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插柳戴柳、射柳、斗鸡、蚕花会、植树等,其特色饮食包括青团、蒿饼、馓子、螺蛳、棉菜饼、茶叶蛋等。可以说,清明节不仅蕴藏着古人的农耕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崇本尊亲的思想和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如今,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脚步,清明节也在传承中得以创新发展,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蕴涵和现实意义。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于清明节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尤其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与当代意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同学们认为,加强对清明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唤醒民族集体记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提高民族文化认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同学们表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今后会有意识地去关注和传承包括清明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保护和传承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本次讲座也是李兵老师主持的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我校德育工作路径研究与实践”的实践成果之一。本学期,外语学院传统文化传播中心将继续面向全校学生推出“人文讲堂”系列传统文化讲座,欢迎同学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