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欢迎您!

外语学院举办“人文讲堂”系列讲座第三十七讲

作者: 添加时间:2025年03月26日 点击:【

3月25日晚,外语学院文化传播教研室、传统文化传播中心李兵老师在一教107教室面向全校学生做了题为“《诗经》里的礼乐密码与生命回响”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外语学院传统文化传播中心“人文讲堂”系列讲座第三十七讲。

讲座伊始,李兵老师以“诗三百”的编纂历程为切入点,通过商周青铜器铭文与竹简帛书的对照展示,还原了这部中华元典从王官采诗到孔子删定的成书轨迹。在解析“风、雅、颂”三大分类时,李老师通过播放当代复原的《鹿鸣》雅乐吟唱,让在场师生直观感受到“礼乐相和”的文明特质。

“《诗经》不仅是诗歌总集,更是先民的生命百科全书。”李兵老师通过《七月》的农事时序、《生民》的部族史诗、《关雎》的婚恋礼俗等案例,揭示出诗句背后蕴含的农耕文明密码。当展示出日本正仓院珍藏的唐代《毛诗》写本图片时,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实物佐证了《诗经》在东亚文化圈的核心地位。

在剖析《诗经》的艺术成就时,李老师现场演示“赋比兴”手法,以《蒹葭》的秋水意象比兴人生求索,用《硕鼠》的隐喻讽刺解读古代社会矛盾。互动环节中,英语专业王同学尝试用十四行诗格律翻译《子衿》片段,李老师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进行点评,指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与《诗经》阐释学的内在相通性。

讲座尾声,李兵老师带领全场同学齐声朗诵《诗经》中的经典诗句。他总结道,“当我们吟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时,不仅是鉴赏文字之美,更是在接续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这番论述引发热烈掌声。

为满足同学们的传统文化学习需求,提升校园文化氛围,本学期外语学院传统文化传播中心“人文讲堂”将继续推出多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彩讲座,欢迎同学们关注和参与。


撰稿:吴佳睿

摄影:吴佳睿

审核:任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