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资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欢迎您!

外语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弘扬队”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作者: 添加时间:2024年09月06日 点击:【

2024710日,外语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弘扬队”前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索并体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责任感,外语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弘扬队”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在博物馆内,队员们被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深深吸引,感受到了每一项技艺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锦簇:中华服饰文化展厅。最吸引队员的是明代男子婚服与明代女子婚服的再现品。明代男子婚服为三品文官样式,新娘则穿与之身份相对应的礼服,内搭形制参考孔府旧藏蓝色暗花纱贴里,面料纹样参考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藏明代柳绿地折枝莲杂宝暗花缎经皮中的杂宝纹,其中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缝纫技术中的细致手法与精致的设计,进一步体现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之后,队员们来到了文脉华滋展厅。她们观摩了浦江剪纸、大吴泥塑、苗绣、南京剪纸等艺术作品。从展品中,团队成员感受到了浦江剪纸把情节、人物与场景融为一体,把戏曲主题内容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的丰富内涵与精妙结构。她们还看到了以人物塑像为主,题材丰富、门类繁多的泥塑,进一步感受到了非遗的深刻内涵。

除此之外,展厅中的“狮舞”,也就是广东醒狮,也引起了队员们的注意。广东醒狮是集武术、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文化活动,其动作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富有戏剧性和故事性。团队成员也戴上了醒狮的头壳,进行了切身的体会,结合“确山打铁花”表演对醒狮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小队成员在“美好生活”场馆结束了本次的参观和调研活动。在实践活动期间,队员们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讨论。她们分享了自己的所感所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大家一致认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既面临着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才能让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厚重的文化记忆,它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灵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更加坚定了坚持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的决心。展望未来,外语学院“非遗文化传承弘扬队”将继续深化与非遗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学术研究,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撰稿:张娜

摄影:肖仁可

审核:李丹